2005年7月13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二版:新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戒备森严,却又温情流淌
艾滋病劳教人员生活状况探秘
本报记者 陈卓

  在我省,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,很少有局外人能接触到这里的真实状态。里面的人心情好的时候,也相互之
    间称着绰号玩,跟常人没什么两样;但只要一想到严酷的事实——自己的血液中流淌着艾滋病毒和曾经嚣张的毒品,黯淡、甚至绝望,是避免不了的。这里叫“封闭管理区”——
    
  养胖了不少的老平
    老平来的时候,这里还只有3名艾滋病劳教人员,后面进来的,“有些在外头就见过”。来自大城市的老平个儿挺高,外表看不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吸毒者常见的消瘦和乏力,相反,他的眼睛还挺有神。
    “说句老实话,家里人还是愿意我呆在这里,别出去了。”
    在这里,老平的生活很有规律。艾滋病劳教人员有严格的作息制度。7:30是早餐时间,21:00熄灯睡觉。考虑到艾滋病劳教人员体质较差,民警还给他们安排了每天2小时的午休。三餐准时,还有不少点心,经常做广播操锻炼,老平养胖了不少。
    以前老平的日子可不是这样。1996年开始抽白粉,2000年开始打针(注射毒品针剂)。“打一针,会兴奋好久,不想吃东西,也有一晕就晕过去10多小时的,等醒来,两餐饭的时间都过去了。出去如果一打针,肯定要瘦20斤以上。”
    来这里之前,老平已经自愿戒毒7次,最终都以失败告终,强制戒毒连这次也有3次了。
    现在,民警每天都会组织劳教人员收看《新闻联播》等电视节目,还经常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开展唱歌、乒乓球、篮球、羽毛球和各种棋类活动,比赛起来也很热闹。“天气不热的时候,每周还有两次室外活动。这里同命相怜的人不少,平时还挺开心。”
    
    和妹妹相依为命的小胡
    小胡今年32岁,来这里快一年半了。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是,比他小4岁的妹妹也在同一个劳教所。
    “我感觉现在只是为她而活。”
    小胡开始吸毒是近10年前的事了。“那时我们那边没像现在抓得严,很容易就弄到东西。广场上,把满是针眼的两只胳膊一伸,不用说话,也不用挂招牌,我们就知道这人有货。”
    查出有艾滋病毒是去年的事情,“我觉得是没有洁身自好,还有上瘾的时候乱用针筒。”
    “这里生活很好,我从来不想出去以后怎么办。”在吸毒之前,在得知自己染上艾滋病之前,小胡有过梦想,“就是类似咨询师的那种职业”。
    而现在,他最怕有空白的时间想东西,因为一想,就会有无数针插在心里。他也和其他劳教人员一样,会找管教民警“聊天”来减减压力。
    小胡每天除了三餐饭和睡觉时间,还爱看书。他从小就爱看《读者》,平时说话的时候爱用书面语,很难看出学历只有初中。
    这里,艾滋病劳教人员大多是像小胡那样的外省人,没有经济来源,他们所有的生活所需都得免费提供,包括一荤二素的中、晚餐和生活用品。“有个从前家里特别穷的劳教人员,连肉都吃不上。这里菜里有肥肉,其他人不要吃,他都要来吃。”
    在这里还能和妹妹通信通话,是小胡最高兴的事情之一。“每天如果醒来的时候心情好,一天就有意义了。”
    
    以情动人的管理
    这里对艾滋病劳教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教育,民警24小时不离岗。《HIV职业性暴露应急预案》和《HIV管理区管理规定》也制定严密。
    在这里当管教民警,不仅有着完成各种任务的普通压力,而且心理压力比其他岗位要重得多。他们一般都不告诉家里人自己具体的工作岗位。“我们能理解,但家人未必对这种病有科学的认识;即使有,也未必能一下子接受。”
    因为艾滋病劳教人员体质弱,情绪不稳定,意外情况也比较多。有个劳教人员半夜牙龈出血不止,民警赶紧联系医生,陪着他去医院挂盐水,临晨1点多才回来。“以情动人”是民警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。特别是对刚来的艾滋病劳教人员,要用十二分耐心帮助他调节心态,重新面对人生。平时,科学的解释既是说给劳教人员听的,也是让民警自己始终镇静坚守岗位的最有力的支持。
    教育主要以课堂化法律知识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,也有结合开展一些形势教育、文体活动等辅助教育。教材有《艾滋病知识简明读本》和《毒品及其危害》等。
    他们看病配药也免费,还有相应的心理咨询。医生每周一三五巡诊,每次几乎有一半的矫治人员会来排队看病。
    这个比例非常高。一个艾滋病劳教人员告诉记者,其实,他们看的一般都是些头痛脑热的小毛病,有的甚至没有什么病,但不去看一下医生就觉得不舒服,不配些药吃就心里不踏实。
    “在他们眼里,医生不仅是生理也是心理的极大依赖。”管教民警说。
    前不久,所有的民警捐款近千元,为艾滋病劳教人员每人买了剃须刀、乒乓球、新华字典等。民警还和他们“一对一”结对进行帮教活动。
    现在,每名艾滋病劳教人员都认养了一盆花。“珍爱生命,永不放弃”。想让他们知道,即使是最微弱的生长,也有生命的意义。(文中涉及的劳教人员均为化名)